close

390471_129348037175808_109495129161099_153978_1628324641_n  

  有時,親身經歷很重要。《這篇只是碎碎念,不喜碎念、文長、嚴肅者可直接按下視窗右上角的X:)》

六陽

  《寫這篇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張圖,還是幾米的,如果有侵權請不吝告知,會立即更改。》

  親身經歷,真的是頗重要的一件事。如果孩子不懂的工作的辛勞,又怎麼會了解「當思得來不易」?

  無意間聽到家庭代工的薪資,真的有所感慨,錢,真的不好賺。

  一飲一啄,皆由天定,等價交換,得到和失去,總是在同時間發生。

  有人靠著投資,輕易地解決了生活上的限制,獲得財富自由,也獲得了孩子的無情。

  有人靠著代工,辛苦地解決了生活上的限制,或許還是在許多人說的老鼠圈中,但孩子學會感恩。

  孰好?孰壞?重要的是自己怎麼想。

  有人以天倫為幸福,而有些人以名牌為幸福。沒有誰膚淺,只是自己的選擇。

  一個人出了問題,是整個社會的責任,那麼一個小孩出問題?責任如何歸屬?

  如果自身行走坐臥皆對孩子有切身影響,身為家長,又怎能不戒慎恐懼?

 

食果子拜樹頭  

  以往的人總說「寒門出孝子」或許真有其背後的意義,在以往的農村社會中,資源不多,逢年過節才有一口油雞可以吃。所以沒有辦法挑食,也沒有機會挑食。

  從小就必須學會分享,因為家中的成員不只一個,從小就必須學會生活技能,因為父母務農,天黑之前或許父母親都不會在家,身為兄姐的,往往需要幫忙煮飯燒水,所以往往格外的有責任感,也往往堅強,因為堅毅的個性,是從小時就開始刻劃。

  在現今社會中「父慈子孝」的境界或許太完美,因為習慣了討要,就給不起,而習慣給予,就沒資格要。父母慈,子不一定孝,錢來的太過簡單,伸手,父母就給,需要什麼,父母總是能給的起的就給。那麼當父母需要時,孩子又在哪裡?

  「想要怎麼收穫,就先怎麼栽。」孩子的品性無法靠寵出來,不是丟給安親班、嚴格的學校,就不會學壞,就跟自己無關,就可以把一切的後果,丟給別人承受,把一切的責任,說的都與自己無關。

  金錢陪伴的童年,很難學會感恩。或許總有例外,也是有寒門逆子、豪門孝子的出現,畢竟也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說法,但孩子多了一份驕奢,其來有自,孩子懂得謙虛務實,也其來有自。

  給的起生活條件的,往往忘記自己的心靈品格是怎麼樣被成就的。現在的資本社會常聽到一句話:「能用錢解決的,就不是問題」所以很多事情,都不是問題,連帶著教育也是。卻沒有發現,往往不是問題的問題,才是問題。

 

01000000000000119093120973591_s  

  聽過一則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,母親很寵自己的孩子,無論孩子發生了什麼大小事,都一肩扛起,寧可下跪也不責備小孩,在她的眼中,自己的小孩是最乖的,所以直到自己的孩子被起訴,心中都還覺得不可能,結果到了警局見了孩子的面,孩子說:「這一切都是妳的錯。因為你,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,因為你,我只知道順著自己的意思生活。」

  看到這故事的時候,總是被嚇到,有時,被寵,對孩子是件幸福,但也不一定是件幸福,印象中有句話這麼說:「人要學會為自己的面貌負責,十歲之前的面貌是父母給的,三十歲之後的面貌是自己給的。」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,是件重要的事,有什麼結果,總是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做事之後的後果。

  為什麼經歷重要,因為我們的思考總是歸結於過去的經驗,而孩子過去的空白經驗來自於哪裡?就是在平時觀察父母。父母在孩子們面前推卸責任,孩子就學會推卸責任,父母在孩子們面前承擔責任,孩子就學會承擔責任。如果父母表現出來的是「自己一切都是對的,錯的都是別人」的話,那麼孩子又怎麼學會自省?如果寵溺成為孩子過去最大的經歷,那麼又怎麼好怪孩子在外頭驕奢放縱呢?

  自古以來總是嚴師多而明師少,正如師道者不外乎「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」但也能清楚知道,傳道授業者多,解惑者少,而「上師者,在與不在,並無差別。」既知明師難求,現代嚴師已不復存在,又去何處尋找明師?

  過了責罰的年代,或許現在的年代還能擁有自省,父母亦為師?這被忘記許久的觀點,或許是個值得重新思考的觀點,因為孩子崇拜的英雄偶像,大多是父母,也因為父母親身經歷過的,不一定比較少,也不一定就沒有教育的意義。古代資源缺乏的社會何來孟母,現代「進步的社會」又怎麼能落後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六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